朱湾镇国土面积70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一个社区,1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万人,其中党员587人。2013年以来,该镇紧紧围绕省、市、县委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按照因地制宜、硬件求硬、软件求实、方便活动的原则,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活动内容,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达标的目标。
截至目前,全镇新建朱湾社区活动场所1个,建筑面积达到544平方米,总投资100余万元;原址扩建维修、提升改造两个,分别是宋岗村和雍圩村;利用闲置校舍进行改造升级三个,分别是大户刘、大户陆和马岗村。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牢牢把握“建、管、用、拓”四个环节,统筹推进,严格规范,务求实效,拓展服务,切实把活动场所建设成群众满意的工程。
夯实基础 在“建”字上抓落实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基础是“建”。2013年之前,全镇6个村的活动场所狭小陈旧、设施简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活动的开展,成为制约村级组织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对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拓展思路,及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由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组织委员具体抓,负责工程进度督促、质量监督、资金监管等工作。在活动场所建设方面,该镇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围绕“新”、“扩”、“整”三个方面做文章。
其中朱湾社区活动室原地址处于集镇中心,扩建受到场地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街西组新建朱湾社区活动室,占地3.85亩,建筑面积544平方米,功能齐全;在宋岗村和雍圩村,利用原活动室进行加层扩建,扩建后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80平方米和220平方米;在大户刘村、马岗村和大户陆村活动室建设中突出“整”字,针对其占地面积小,房屋陈旧的状况,通过多方协调,整合资源,利用闲置校舍进行整改升级,改造后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45平米、288平米和260平米。值得强调的是,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该镇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来解决:一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筹一点,二是对各村原村室进行公开拍卖补一点,三是寻求上级有关部门帮一点。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个社区和5个村活动室已完工达标,配套设施到位,功能齐全,并已投入使用。
立规定矩 在“管”字上强举措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关键是“管”。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到镇组织,村落实;村书记管全局,抓规划;村主任管活动,抓学习;副主任管日常,抓资料。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弘扬沈浩精神主题实践活动中,以“为民便民”为宗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使活动场所发挥最大的作用。既解决了“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又便于活动场所的管理,达到了“有人理事”的目的。二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依托活动场所,各村党总支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建设规划、党员发展计划和相关的制度,并上墙公示于众。同时,对于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各项记录和资料,实行专人管理,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
提升水平 在“用”字上下功夫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础在建设,核心在“用”。在场所使用上,我们强化措施,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取得了实效。一是把活动场所建成党员活动之“家”。活动场所建成后,为广大党员谈心议事提供了场所保障。二是把活动场所建成传播信息之“窗”。针对农民获取信息不够灵通的难题,在村务公开栏及时发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生产生活信息,让群众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做好打算。三是把活动场所建成联系群众之“桥”。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每个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搭建了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同时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积极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围绕涉及群众利益、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民生工程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开。
强化功能 在“拓”字上做文章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活力在“拓”。坚持设计与功能配套相结合,使用与管理相结合,办公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建设上强化功能,从使用上拓展服务,着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群众的活动平台、农民致富的信息平台、农村人才的培训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参政议政的管理平台。另外,下一步还将利用活动室剩余土地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以及服装加工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朱湾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